- IC型号
企业档案
产品分类
电源IC(20)
还有谁没出牌?芯片大厂的涨价函们都快凑齐一副扑克了
发布时间: 2022/8/2 11:38:26 | 192 次阅读
-
8寸晶圆自身的紧缺性,quan球6寸产线逐渐关闭,产能需求转嫁到8寸晶圆产线上; -
晶圆、封测产能的刚性供给特性:成本高,短时间内无法拓建,新冠疫情导致很多晶圆的备货减少; -
芯片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增加。
-
疫情期间,宅经济和远程办公的需求爆发,包括笔电、平板、游戏机等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,随之相应地带动芯片的出货量;
-
今年前面三个季度华为订单转国内,915禁令前疯狂拉货,挤占产能;
-
禁令后,OPPO,vivo和小米又开始疯狂备货抢位华为空出来的市场;
-
中国率先进入复工复产状态,使得quan球市场的很多订单都转移到中国内地,这就包括了手机、家电、电脑等晶圆产能消耗极大的领域,上半年积压的海外订单又全部挤到了下半年;
-
5G智能终端产品陆续发布,换机潮不仅带动了电源管理 、显示驱动 IC、功率分立器件等在8寸晶圆厂的投片量,同时吃掉了更多封装产能;
-
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市场回暖,增加了对功率器件、显示驱动IC等的需求;
-
卖方市场下,现货市场芯片供应商提价;
-
高利润产品积压低利润产能;
-
原厂主力支持大客户,大客户包产能,双倍订购加大力度备货,导致小客户更无米下锅。
-
原材料上涨,部分产业火速复苏,芯片供不应求。以讨论声zui热的汽车产业为例,已经威胁到汽车终端的生产,插队急单、加急费屡见不鲜。多方因素“夹击”下,涨价“合情合理”。
-
“涨价”的默契?涨价会传染吗?对于近期涨价的IC大厂来说,有需求背书外,他们都不是“吃螃蟹”di一人,用户在接受度也更容易结受。除此之外,从财务数据来说,经历去年的“荒年”和今年的疫情后,在复苏的时候,价格上添把火,财力的恢复恐怕要快些。
-
增加价格、延长交期一部分是供应链的压力,另一个是追随各个品牌的脚步,用心收割一波利润;
-
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现在新冠疫苗的研制成功消息陆续出来,市场恢复预期向好,对后面订单的预测需求加大,需求复苏而不仅限于中国市场的需求。